本周將迎來今年第一波信用債(公司信用類債券)到期高峰,到期規模將近3000億元。此外,3月和4月共有近兩萬億元信用債到期。在到期償付壓力加大的背景下,近期信用債融資保持順暢,上周發行量和凈融資額均環比大幅增加。分析人士指出,今年以來信用債融資環境繼續向好。一方面,債券違約事件的影響較去年明顯減??;另一方面,當前穩定偏松的資金面也有利于市場有序應對到期償債高峰。
到期償債壓力加大
今年第一波信用債到期高峰來臨。數據顯示,本周(3月15日至21日)公司信用類債券(含企業債、公司債、銀行間市場債務融資工具、定向工具)到期量達2914.17億元,目前是今年到期量最大的一周。此外,3月和4月信用債到期量分別為10836.85億元、9208.40億元。
到期量大,意味著償付壓力大,考驗企業再融資能力。不過,數據顯示,近期債券一級市場穩定,信用債融資較為順暢。據統計,上周信用債到期規模超過2000億元,發行規模則達到3583.85億元,環比前一周增加了上千億元;凈融資額為1242.89億元,較前一周增長150%以上。
興業證券黃偉平團隊表示,上周除AA-及以下等級外,其余等級信用債凈融資均為正值,地方國企信用債凈融資環比增加587.40億元。分地區看,各地信用債發行和凈融資繼續回暖,但河北、山西等地區凈融資依然為負。
債市融資較為順暢
今年以來,信用債融資狀況整體向好。數據顯示,今年以來截至3月14日,公司信用類債券合計發行2.36萬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約4%,凈融資額合計約6137億元,自去年11月以來大幅轉正。分析人士稱,今年以來信用債融資情況好轉的主要原因在于資金面較為平穩,同時,前期信用債違約風波的影響逐漸減弱。
就3月而言,較為平穩的資金面將有利于市場平穩應對信用債到期高峰。中信證券固收研究明明團隊認為,3月流動性將保持穩定偏松態勢。目前看,央行有意維持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穩定,貨幣調控將繼續以穩為主。
從近期債券市場違約情況看,據中證鵬元研究員史曉姍統計,2021年1月至2月債券市場信用風險事件共53次,涉及19家發行人。其中,首次違約的債券39只,涉及15家發行人。史曉姍認為,在華晨集團和永煤控股事件后,類似可能對市場造成顯著影響的事件或有所減少,同時市場參與主體的信息披露職責將逐步壓實。
興業證券黃偉平團隊稱,根據最新公布的社會融資規模數據,2月企業債凈融資為1306億元。這反映了“永煤事件”對信用債整體融資的沖擊在逐漸減弱,也體現了信用債一級市場融資環境的改善。
(文章來源:中國證券報)
(責任編輯:DF512)